- 保護視力色:
中國芯片企業(yè)無緣本土6000萬電表市場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7-5-30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芯片 電表
- 中研網訊:
-
2008-2009年中國IC卡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近幾年,中國IC卡行業(yè)步入產業(yè)分工合作、規(guī)模應用起步、產品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發(fā)展的新階段,產品2008-2012年中國機械停車設備市場調查與發(fā)展前景 隨著我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大量現代化高層建筑和住宅小區(qū)的出現使城市土地越發(fā)金貴2009-2010年中國激光加工設備市場調查與發(fā)展前景 我國激光加工產業(yè)規(guī)模從1990年的1200萬元,發(fā)展到2007年末的30億元,十幾年間增長了2009-2010年中國電機產業(yè)市場調查與發(fā)展前景分析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電力部門招標采購“指定”品牌
經過短短6年,ADI與貝嶺的市場地位已經發(fā)生了反轉,前者成了中國電表計量芯片市場的龍頭企業(yè),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而后者卻幾乎萎縮殆盡“2006年,我們公司出口的電表計量芯片少得很!眹鴥茸畲蟮碾姳碓骷隹谄髽I(yè)——華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紅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那么,何不在本土尋找商機?“你以為我不想做啊,可是,哪里有機會?”他有些郁悶地說,國內電力部門對于電表計量芯片等元器件的采購基本采用指定方式,且偏于國外品牌,國內產品鮮有機會。
指定招標:洋品牌優(yōu)先
尹紅平解釋說,多年以來,國內電力部門在電表關鍵元器件招標方面,一直采用指定廠家、品牌,甚至指定具體型號的產品。而在指定產品的范圍中,國外產品明顯占據主導。記者從一位業(yè)內人士處獲得多份各省與電表招標相關的文件,時間跨越2001年到2004年。內容涉及江蘇、安徽、陜西、湖北等地電力部門電表關鍵元器件的訂貨要求、技術協議等。其中,作為參照的規(guī)范設計對象大部分是國外公司,比如計量芯片一類,美國ADI等公司基本成了獨家的指定品牌,未見本土產品入列。計量芯片之外的產品,除LED/LCD外,絕大部分也來自美歐、日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
該人士表示,2003年以來,指定范圍的產品已經由主芯片擴大到所有芯片,“更加激烈”。
他透露,在具體招標評分過程中,國外品牌多是10分,而國內品牌是5分、3分。
尹紅平還舉了一個滑稽的例子。2004年,在北京電力系統一次招標采購中,一家天津廠家的產品最終中標,但因該公司不屬“指定范圍”內品牌,最終在準備生產的情況下,被取消了資格。
不過,本報了解到,上海電力系統的電表采購基本是以整機測試為主,對于其中所涉元器件,并沒有設立范圍。上海貝嶺公司(下稱“貝嶺”)市場部負責人薛智峰認為,這種方式比較公平。他透露,迄今為止,好像有浙江曾“開了口子”,增加了指定品牌,杭州士蘭、珠海炬力曾入選過。
記者就上述現象向華北電網一位市場人士咨詢。她表示,主要是采購要涉及很多變動,繼續(xù)采購國外產品成本效益更高。不過,薛智峰認為,很多測試中,國外產品并不領先,國內產品價格要比同一性能的國外產品便宜幾乎一半。
本報致電ADI公司上海代表處,未能聯系到該公司負責人。
國內企業(yè)輝煌不再
這種指定招標方式帶來的變故是:面對廣闊的中國市場需求,中國本土的電表元器件設計與制造企業(yè)根本無法涉入。以計量芯片為例,9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被ADI公司壟斷。這種反差,作為同類企業(yè)的貝嶺更是感同身受。因為,在這一市場,它10年前的榮光與10年后的尷尬讓人震驚。
“1988年~1999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曾經超過90%,每年出貨1000萬片,屬于絕對領先!毖χ欠鍖Α兜谝回斀浫請蟆氛f。
但好景不長,美國ADI等西方芯片企業(yè)很快看到中國市場這一機會。2000年,ADI進入中國,不久推出計量芯片。當時,作為領先者的貝嶺并沒有將這個外來者放在眼里。
薛智峰認為,公司恰因為這種輕視造成了后來的決策錯誤。因為,就在2000年~2001年間,對手ADI在研發(fā)方面采用了數字技術,而貝嶺仍然選擇了模擬技術!熬拖裉K聯選擇真空管,美國則發(fā)展集成電路!币驗,兩種技術類型芯片應用在電表中,有明顯差距。模擬技術的電表,每批產品之間會有一定差異,且數據輸出不精確;而數字技術的電表則相反。
但薛智峰認為,這種決策失誤并沒有影響貝嶺的追趕,公司早在2002年便推出了數字技術芯片。而在多種測試中,都超過了對手的同類產品。
尹紅平透露,珠海炬力部分產品都出口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一位測試人員說,測了這么多年,從沒發(fā)現有這么好的產品。”
不過,技術的反超已難以撼動既定的格局。經過短短6年,ADI與貝嶺的市場地位已經發(fā)生了反轉,前者成了中國電表計量芯片市場的龍頭企業(yè),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而后者卻幾乎萎縮殆盡。
尹紅平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表應用市場,粗略的統計數字,大約為每年6000萬只,而且增速越來越快。
利益共損的產業(yè)鏈
而由指定采購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然更大。貝嶺、杭州士蘭、復旦微電子等公司自然直接受損。產品難以進入電力部門采購體系,這迫使它們只能嘗試做些出口生意,或進入電力部門基本不用的領域,比如零售給出租房、小區(qū),或者一些小企業(yè)。
相對于ADI,這種做法等于放棄了國內市場。尹紅平表示,國外生意之前確實不錯,但由于這類芯片技術門檻并不很高,很多國家已開始發(fā)展出替代產品,做出口生意只能賺一些“零頭”。
為求得生存權,上述芯片廠家只好采取曲線救亡的手段:它們只生產,不貼牌,而讓經銷商自己自由貼牌銷售。由于ADI等公司的元器件屬于指定產品,因此,經銷商自然會貼上它的商標。如此一來,中間商成了市場假冒產品的主力軍。薛智峰坦陳,貝嶺也曾有過這種尷尬。
ADI公司顯然也了解內情。它曾借專利手段對貝嶺、士蘭等本土公司提起訴訟,并試圖阻止后者進入國外市場,但效果不大。
此外,招標采購的指定,同樣限制了電表整機企業(yè)參與市場競爭,它們必須只跟指定元器件廠家合作,淪為缺乏創(chuàng)新的組裝廠。
“這是一個畸形的產業(yè)鏈,如果不改變現有指定采購的局面,繼續(xù)讓國外企業(yè)享受既得利益,將不會有真正贏家,受損最大的只會是國家,以及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動力!睒I(yè)內人士認為,這種行為已經直接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第7條款,并對《政府采購法》構成挑戰(zhàn)!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徐煥東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政府采購法》主要適用于非企業(yè)的政府機構,國家電力部門應該沒有納入這一法律體系適用范圍。
- ■ 與【中國芯片企業(yè)無緣本土6000萬電表市場】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