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美國羅非魚市場分析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8-12-1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美國 羅非魚 界漁業(yè)
- 中研網訊:
-
2008-2010年中國漁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展策略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008-2010年中國玉米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008-2010年中國水產品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008-2010年中國大豆深加工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隨著世界漁業(yè)資源日益衰退,海洋與內陸捕撈產品產量急速減少,2006年世界捕撈漁業(yè)總產量9200萬噸,比1998年的1.32億噸減少31%。由此,美國市場進口養(yǎng)殖類淡水魚———羅非魚的數(shù)量成倍上升,2007年進口總量17.37萬噸,比2004年增長53%,近三年平均年增長率達17.93%,2007年,羅非魚進口占美國進口食用魚246萬噸的7%,成為繼金槍魚、鱈魚、鮭魚之后的最重要的魚類產品。
由于美國在2003年對越南出口鯰魚實行了反傾銷制裁,四年后的2007年6月又對中國鯰魚產品實行抵制,但卻意味深長地對中國羅非魚“刀下留魚”,這也是美國鯰魚產品進口量下降到很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其次,鯰魚與羅非魚比較,羅非魚魚味更濃,異味很少,而鯰魚異味突出,這也是鯰魚進口量遠遠小于羅非魚的原因。再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本土淡水魚主養(yǎng)品種就是鯰魚,卻很少羅非魚養(yǎng)殖,為照顧本土養(yǎng)殖戶情緒,美國對鯰魚產品實行了護犢式的保護政策。
2007年,美國進口羅非魚17.37萬噸,比10年前2.44萬噸增長611.88%,年均增長率高達61.11%。如此之高的增長率說明,近年來,美國市場消費者對羅非魚產品給予了高度的認可。
進口羅非魚產品結構的變化
2007年,美國進口羅非魚片10.06萬噸,同比增長35.2%,占其羅非魚進口總量的57.91%,與上年同比提高了10.92%,增幅凸顯;進口整條冷凍魚4.69萬噸,同比下降23%,與2006年同比下降了11.4%;鮮魚片進口2.62萬噸,同比增長13.4%,增幅成亮點?上驳氖,在美國絕跡四年之后,今年1季度,中國的新鮮羅非魚片再次進入美國市場。雖然300噸是個幾乎微不足道的數(shù)字,但卻意味著中國新鮮羅非魚片再次實現(xiàn)了在美國市場零的突破。
新鮮羅非魚片的價值遠高于凍品。2005年,美國新鮮羅非魚片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公斤6.156美元,同期中國出口冷凍魚片的價格為每公斤3.01美元,平均差價達3.146美元。雖然航空運輸與輪船運輸相比有著運輸成本的差距,但是鮮品減少了長達1個月以上的冷藏保管費,減少了速凍加工費,在資金短缺的今天,航空鮮品運輸?shù)玫降氖菍氋F、稀有的資金周轉,降低了利息費用,這才是關鍵所在。其實,在2004年之前,中國一直有新鮮魚片向美國出口,只是在2004年以后才停止鮮品出口。2003年,中國出口美國新鮮羅非魚片占當年美國新鮮羅非魚片進口總量1.79萬噸的4.78%。據(jù)統(tǒng)計,2007年從亞洲到美國的冷藏貨物猛增23%,達到17萬TEU(標準貨柜)。其中來自中國貨物增加72%,達到6萬TEU,折合凍品貨物102萬噸。就食品而言,中國出口美國的原生態(tài)初級產品,基本上采取海上冷藏運輸。
進口羅非魚原產地情況的變化
臺灣省最早是美國羅非魚進口第一大區(qū),1996年向美國出口羅非魚1.5萬噸,占美國當年進口總量1.9萬噸的78.9%,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中國大陸當時向美國出口的羅非魚片只有243噸,是臺灣省出口數(shù)量的1.62%。但到了2002年,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羅非魚猛增到2.44萬噸,占當年美國進口總量6.72萬噸的36.3%,超過1/3市場份額,以領先臺灣省2.06萬噸水平在美國羅非魚市場上拔得了頭籌,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連續(xù)7年保持第一。2007年,中國羅非魚出口美國12.2萬噸,穩(wěn)坐美國羅非魚市場霸主的交椅。
厄瓜多爾也是美國羅非魚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在出口數(shù)量上也有著超速度的發(fā)展。厄瓜多爾出口到美國的羅非魚從1996年的960公斤,發(fā)展到2007年的1.25萬噸,以1202%的增長率成為美國市場的第三大供應國。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優(yōu)勢,厄瓜多爾出口美國的產品絕大部分是新鮮羅非魚片,2007年出口美國新鮮羅非魚片1.87萬噸,占美國進口新鮮羅非魚片總量2.62萬噸的71.3%,成為鮮品的主要供應國。2007年,其鮮品出口價格為每公斤6.31美元,比2007年中國出口美國凍羅非魚片每公斤3.065美元的價格高105%。
2007年,中國大陸、臺灣省、厄瓜多爾三大供應區(qū)共向美國出口羅非魚14.85萬噸,占美國進口總量的85.49%,基本覆蓋了美國市場。
結論
1.中國羅非魚在美國市場的比重達到70%以上,占中國羅非魚出口總量21.5萬噸的56.74%。這兩個數(shù)字都過高,形成巨大風險。換句話說,中國有將近60%的出口羅非魚是出口到美國市場,形成70%的市場占有率。這種情況和中國對蝦早前在美國市場的情況極為類似甚至超過對蝦當時的危險狀況。2004年1月~10月,中國輸美對蝦產品4.92萬噸,占美國進口總量比重12.3%,居泰國之后占第二位,當2004年6月美國對中國對蝦實行反傾銷調查后,2005年,中國對蝦輸美金額下降47%,排名下滑到第七位。2004年,美國對中國對蝦的反傾銷制裁,對中國多數(shù)對蝦出口企業(yè)造成嚴重打擊,至今影響仍存。
如果中國羅非魚產品始終保持如此高的市場占有率,很容易引發(fā)中美貿易紛爭。雖然美國本土很少有羅非魚生產,但除去反傾銷制裁外,還存在很多技術性、安全性制裁。中國出口羅非魚急需調整出口市場,采取明智的分散化經營方式,提前化解市場風險。
是不是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中國的羅非魚就沒有出路了?回答是否定的。
中國南方最大的羅非魚出口企業(yè)———廣東省高要市振業(yè)水產冷凍有限公司,2007年出口羅非魚產品3.22萬噸,達到1400個冷藏貨柜,占中國當年出口羅非魚總量的15%,而振業(yè)水產主要出口國不是美國,而是歐盟、加拿大、以色列等其他地區(qū)和國家。也就是說,2007年,中國出口美國羅非魚12.2萬噸以后,余下的8.8萬噸,振業(yè)水產就占到36.4%。中國最大的羅非魚出口企業(yè)之一的市場不在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值得同業(yè)人士深思。
俄羅斯是中國羅非魚第三大出口市場,發(fā)展迅猛。2007年,中國出口俄羅斯羅非魚1.93萬噸,同比增長250%。俄羅斯人的消費習慣與歐洲、美國接近,羅非魚的需求量商機巨大。
2.美國羅非魚消費市場已經開始出現(xiàn)不確定因素。美國學術界正對羅非魚是否可能引發(fā)心臟疾病展開討論,這種討論能否會引起消費者或者飲食界重視,從而減少對羅非魚的消費,目前還不清楚。
7月10日,美國《科學日報》刊登署名文章———“受歡迎的羅非魚,包含有潛在危險的脂肪酸組合”。文章認為“羅非魚具有較高水平的潛在著不利于人體的長鏈歐米加-6脂肪酸,也稱為歐米茄-6多不飽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這種物質可能引發(fā)人體心臟病和增加炎癥程度”。當然,這種觀點還沒被最后證實,但是類似輿論如果被新聞界夸大,很可能引起消費恐慌,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而在此之前,同樣的觀點在一些刊物上就已經展開討論。
2008年1月~3月,美國進口羅非魚4.67萬噸,同比下降2%,雖然只有2%微量下降,但卻是最近幾年中極為罕見現(xiàn)象,因為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美國全年進口羅非魚比2006年增長了10%。一般講,美國經濟波動不會直接反映到普通消費者對食品的支出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的下降目前還不清楚,但媒體的影響的確不容忽視。
3、鰻魚產品有可能成為羅非魚最好的替代產品。中國鰻魚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占世界鰻魚總產量的60%以上。2007年,中國出口鰻魚4.81萬噸,其中,出口日本3.72萬噸,占出口總量比重高達77.3%,形成中國出口羅非魚在美國市場的相同局面。同期,中國出口美國鰻魚2560噸,只占出口總量的5%。而消費這5%的估計也是生活在美國的日裔、華人。
雖然最喜歡吃鰻魚的是日本人,但是鰻魚產品無刺、肉多、易食用的特點也非常適合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對于美國人而言,鰻魚的最大缺點不能簡單做成魚片用于本土菜肴,再加上與其他一些魚尤其是與羅非魚相比,鰻魚的腥味過于濃重,也影響了美國消費者的選擇。如果能減輕鰻魚的腥味,也就掃清了出口美國市場的一個障礙。
當然,鰻魚與羅非魚出口市場置換,目前還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能,要付諸實施需要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但是無論如何,中國羅非魚在美國市場占有的份額太大,已經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 ■ 與【美國羅非魚市場分析】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