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中國貿易局面分析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10-8-25
- 【搜索關鍵詞】:貿易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10年中國零售業(yè)市場策劃報告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印2010-2015年中國特許經營行業(yè)情況深度評估及投資 2009年,我國特許經營繼續(xù)保持穩(wěn)健發(fā)展。截止2009年底,全國的特許體系數量已突破40002010-2015年中國零售業(yè)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分析報 【出版日期】 2010年8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印2010-2015年中國零售百貨行業(yè)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 本報告主要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商務部、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中國經濟景氣監(jiān)測中心、中日前,世界貿易組織(WTO)在上海發(fā)布了《2010世界貿易報告》。在中國發(fā)布年度貿易報告,這在WTO歷史上還是第一次。WTO的這個姿態(tài)被外界解讀為"尊重并承認中國貿易大國的象征"。據統(tǒng)計,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量30年增長105倍,去年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接下來,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以及世界經濟波動的考驗,中國外貿產業(yè)如何克服阻礙、激流勇進,實現"貿易強國"的目標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出口第一、進口第二"的貿易大國
在"2010WTO年度貿易報告"的發(fā)布會上,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帕斯卡·拉米在回應有關"近期外資企業(yè)指責中國政府在一些商業(yè)交易中偏向本土企業(yè)"的問題時表示,入世9年以來,中國全面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諾。同時他指出,相信未來中國將繼續(xù)遵守WTO規(guī)則,因為WTO成員身份使中國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受到了保護。"若不是WTO成員,中國將成為危機的主要受害者,中國是WTO體系的大贏家。"
業(yè)內人士表示,作為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的話代表了世界各國對中國30多年來對外貿易"翻天覆地"變化的贊嘆,以及近年來中國對世界貿易交流的積極貢獻的認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貿進出口完成了歷史性的蛻變,從一個只能出口農副產品、初級資源的貿易小國,到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其間經歷了"滄海桑田"式的巨變。統(tǒng)計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不過206億美元,只占全球貿易總額的0.78%;2007年我國外貿總額增長到2.17萬億美元,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8%,30年增長105倍。一項數據顯示,現在不到4天的進出口額,就相當于改革開放初期全年的進出口額。
在量出現大幅增長的同時,出口的貨物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相繼形成了輕紡、機電、IT產品等優(yōu)勢出口產業(yè)。1981年,中國工業(yè)制成品出口首次超過初級產品;1986年,紡織品取代石油成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1995年,機電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到了2009年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所占的比重達到57.6%,農輕紡等傳統(tǒng)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約占31.6%。
隨著外貿規(guī)模的迅速增長,我國外貿在世界的排名也不斷提升。1978年,中國在世界貿易量的比重僅為0.78%,貿易排名為32位,不僅遠遠落后于美德日等發(fā)達國家,也位居亞洲"四小龍"之后。今年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證實,中國在2009年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約占全世界出口額的10%,而2009年的進口額則為10060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8%,位居世界第二。
據統(tǒng)計,貿易額從千億美元邁上萬億美元的臺階,中國只用了16年,跨越了日本30年、德國25年、美國20年的紀錄。我國的出口在2004年趕上日本,2007年超過美國,2009年把連續(xù)6年坐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寶座的德國拉下馬來,實現了夢幻般的"三級跳。"
在這個奇跡的締造過程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被視為是中國邁出的一步"絕妙好棋"。"加入WTO后我國外貿這種快速、大規(guī)模的增長是之前沒有想到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加入WTO后中國更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經濟,中國很多產業(yè)和領域的地位在迅速上升。同時,對中國經濟體制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很多國企改制,重新煥發(fā)活力。"一個國家的加入引起全球的變化,這在以往很難看到,但中國加入WTO很快就成為世界制造加工中心,包括汽車、電子、機械制造、加工制造產業(yè)。"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在加入WTO后,我國進出口總值激增近4倍。
對此,拉米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關貿總協(xié)定以及世貿組織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這不僅讓中國更具公信力,也讓世貿組織更具國際性"。他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以來,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以及旺盛的進口需求,讓很多經濟體增加了對華出口,中國已成為穩(wěn)定世界經濟的重要因素。"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舞臺上的新角色和新力量。"
拓展貿易新領域
目前,我國出口仍然以歐盟、美國、香港特區(qū)和日本為主要目標市場,而經香港特區(qū)轉口的出口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到達歐美市場。因此,上述三個地區(qū)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經常產生重要影響。
4月27日,商務部發(fā)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年春季)》。統(tǒng)計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對歐盟出口65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0%;對美國出口544.5億美元,增長19.7%;對日本出口257.0億美元,增長17.7%。同時,對自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口也分別增長43.0%、42.7%和56.6%,貿易平衡狀況有所改善。
據介紹,在一季度的外貿"好成績"中,中國對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出口出現強勁增長,特別是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全面建成帶動雙邊貿易快速增長。
業(yè)內專家表示,比起歐美市場30%上下的增速,對于中國外貿人而言,上半年的新興市場才更像一針強心劑。以巴西和東盟為例,新興國家市場明顯比歐美更愿意接納"中國制造"。
海關總署近期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與巴西雙邊貿易總值為263.9億美元,增長60.3%,巴西一躍成為中國第十大貿易伙伴。同期,東盟也有上乘表現,我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達1364.9億美元,增長54.7%;對東盟出口增長破45.4%,其值均超過我國上半年外貿增幅。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認為,伴隨歐美市場的日漸飽和,新興經濟體的購買力開始顯現。首先,新興經濟體增速平穩(wěn)見快,且超過歐美經濟增速,居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購買力得以空前壯大;其次,新興經濟體人口眾多,為擴大市場容量提供了可能。
在出口大省廣東,向新興市場"進軍"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去年9月,廣東省率企業(yè)訪問了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四國,其掀起的'廣東旋風'帶來的不僅僅是近109億美元的合同金額,更多的是新興市場藍海戰(zhàn)略的快速啟動。'中國造'無論從價格還是產品質量上都有較大的競爭優(yōu)勢,還是比較受新興市場歡迎的。"廣東省中小企業(yè)局副局長官維平認為,金融危機之后,廣東及時調整市場結構,加大了對新加坡、韓國、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使出口地區(qū)更加多元化,提高新興市場的出口份額,因此廣東省今年上半年的進出口貿易出現好轉。
據行業(yè)內統(tǒng)計,今年1-7月溫州鞋對瑞士、古巴、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巴基斯坦、安哥拉、烏干達等國家的出口猛增,增幅均在60%以上。同時,在以往的出口"盲點"阿塞拜疆、赤道幾內亞、朝鮮、津巴布韋等國,近月來亦實現了"零的突破"。
不過,也有業(yè)內專家表示,新興市場雖有潛質,但不會很快見效。對此,企業(yè)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香港貿發(fā)局總裁林天福認為,拓展新興市場需要重視三個方面:首先,新興市場絕非散貨場。這些地區(qū)的消費者對國際市場的熟悉程度,不比歐美消費者差,企業(yè)必須用設計和質量來打開當地的中高檔市場;其次,不可急功近利。企業(yè)不應視新興市場為歐美市場的補充劑,進軍前須有長期作戰(zhàn)的準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耐性才可讓企業(yè)扎根,最終獲得豐碩成果;第三,大小通吃。慣于與歐美市場打交道的企業(yè),會因新興市場訂單規(guī)模小,有"雞肋"的感覺。但新興市場的前景有目共睹,假如企業(yè)開拓市場的工夫始于微時,將來必可事半功倍。最后是風險管理。"風險是機會的代價,要追逐新興市場的商機,必須做好風險管理,絕不能貿然冒進。新興市場的金融系統(tǒng)、司法制度等均有未完善之處,企業(yè)須小心尋找合作伙伴,仔細評估風險。"
外貿企業(yè)面臨"內憂外患"
在中國外貿行業(yè)取得"驕人戰(zhàn)績"的同時,一系列制約發(fā)展的貿易難題也陸續(xù)顯現,主要包括人民幣升值預期、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全球經濟恢復放緩等,而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也進一步籠罩在"中國制造"上空。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再次盛行,中國由于"今非昔比"的貿易地位成為受貿易起訴最多的國家。官方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共遭受超過100項的貿易壁壘,占同期世界各國各地區(qū)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三分之一,列世界首位;僅2009年涉及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案就超過百起,涉案金額約120億美元,同期相比兩者皆翻了一番。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中國已遭遇貿易救濟調查19起,涉案金額11.9億美元,同比增長93.5%。
"從全球來看,中國受到的雙反比例高達50%,使得國內很多產業(yè)遭到嚴重沖擊。"宋泓表示,一些讓步條例是中國遭遇貿易糾紛增加的原因之一。"加入WTO時,有三個條款對我國影響較大。一條對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條款在2008年底已結束。更重要的是第15條和第16條,一條是對中國特定產品出口的保障條款,意味著美國可以對中國的產品單獨特保,這是一個歧視性條款,該條款2013年失效。同時,還有非市場經濟條款,假定我國是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這條款2015年到期。"
宋泓表示,入世談判時沒有意識到這兩個條款影響那么大。尤其是非市場經濟條款,對我國產品'雙反'的認定和幅度影響很大。中國的產品本是最有競爭力的,但對照其他國家不匹配的成本,就容易被認定存在傾銷,認定后也容易夸大傾銷程度。
不過,宋泓也認為,要客觀看待中國現在面對的貿易糾紛,畢竟一個國家貿易限制增加的速度是與對外貿易擴張速度相當的。即便加入WTO后貿易糾紛四起,入世為中國搭建的透明、穩(wěn)定、開放的外部條件局面未變。"如果沒有加入WTO的話,這種基本的外部市場都沒有。如上世紀90年代的紡織行業(yè),因為出口受到配額的限制,紡織行業(yè)全行業(yè)虧損。而當時雙反的案例并不多。"
同時,人民升值預期也為中國出口行業(yè)添加一層變數。今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稱人民幣匯率低估是中美貿易失衡的首要原因。3月11日,奧巴馬公開要求人民幣進一步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機制"過渡,并表示是否將中國劃為"匯率操縱國",美國政府將在4月15日的財政部半年報告中決定。隨后,130名美國議員聯(lián)名致信,要求美國政府指控中國操縱匯率。中美雙方爭議驟然升溫。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啟匯改。而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總體上小幅升值。近期的一些行業(yè)測試表明,許多企業(yè)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空間十分有限。以紡織企業(yè)為例,這些企業(yè)平均純利潤率僅為3%-5%,若人民幣升值過大,紡織企業(yè)將遭受沉重打擊。
除了應對人民幣升值壓力,企業(yè)的"招工難",用工成本升高也成為出口企業(yè)的又一項挑戰(zhàn)。自6月初,富士康公司宣布漲薪30%-60%之后,一股漲薪的浪潮從珠三角向長三角及內陸蔓延,席卷眾多代工企業(yè)。隨后,各地紛紛出臺最低工資標準,加薪的潮流已是大勢所趨。
另外,財政部自今年7月15日起取消了部分商品出口退稅,包括部分鋼材和有色金屬加工材,玉米淀粉及部分塑料及制品。與人民幣升值不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直接砍掉了部分出口企業(yè)的利潤,這對于出口企業(yè)無疑是雪上加霜。北京一家鋼鐵貿易公司銷售經理表示,(取消出口退稅后)銷量肯定不如以前,估計(出口)銷售額下降幅度最低也在10%以上。
今年3月,我國外貿出現70個月以來的首次月度逆差。根據海關總署4月10日公布的數據,3月份,我國出口1121.1億美元,同比增長24.3%;進口1193.5億美元,增長66%,貿易逆差達72.4億美元。
對此,海關總署權威人士表示,產生逆差的主要原因是進口增長快,這是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努力擴大進口的結果,有利于全球經濟復蘇。從長期來看,只要我國以"外商投資+加工貿易"為主的外貿結構不改變,仍將形成貿易順差,但由于目前外部需求復蘇緩慢,我國外貿出口依舊面臨許多困難,預計我國貿易順差規(guī)?赡軙^續(xù)縮減。
- ■ 與【中國貿易局面分析】相關研究報告
-
- ·2010年中國零售業(yè)市場策劃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特許經營行業(yè)情況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零售業(yè)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分析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零售百貨行業(yè)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購物中心行業(yè)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10-2013年中國直銷產業(yè)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戰(zhàn)略前景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收音機產銷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物流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特許經營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批發(fā)零售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 ■ 市場分析
- ■ 行業(yè)新聞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