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國際服裝大牌在二線城市熱銷策略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9-6-18
- 【搜索關鍵詞】:服裝行業(yè)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09-2012年中國運動服裝產業(yè)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shù)量】 150個 【印2009-2012年中國女裝產業(yè)市場研究及投資前景咨詢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shù)量】 150個 【印2009-2012年中國羽絨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市場預測分析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shù)量】 150個 【印2009-2012年中國印染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規(guī)劃分析 【出版日期】 2009年6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shù)量】 150個 【印進入6月,奢侈品的集體折扣季開始了。GUCCI、FENDI、BALLY等一線大牌,紛紛拿出部分貨品,以6-7折的不尋常低價集中促銷。從今年春夏款到近兩年的過氣款,這些成衣、鞋包依然不乏眾多擁躉。打折首日中午12時許,記者在GUCCI專賣店內看到,店里有12名客人。對于一向“店大客少”的大牌專營店來說,這樣的人氣不同尋常。店員表示,盡管部分貨品即使打折后仍然比一般新品還昂貴,但一上午已賣出好幾個折扣包袋。掀起打折浪潮的BALLY,僅皮具系列一天就能賣出六七件。FENDI店內的折扣包袋以粉色系為主。這種常人看來不太好搭配的顏色,卻是“賣得十分好”。一看價格,折后3000多元一個。
事實上,這些大牌產品并非只在打折時才如此熱賣。在二線城市零售業(yè)界,它們不過是一年多前才剛入市的新丁,卻“戰(zhàn)績”斐然。商業(yè)大廈GUCCI專柜開業(yè)當天,新店內摩肩接踵,人潮涌動。當天單店銷售金額令經銷商樂得合不攏嘴。日前開業(yè)的LV八佰伴店,現(xiàn)場實現(xiàn)銷售額近200萬元,此后四天的日銷售額達100多萬元,目前每日穩(wěn)定“搶錢”40多萬元。為期三天的TOD''S特賣專場上,約1500人次先后進出,經銷商直接“套現(xiàn)”143萬元,人均消費近1000元。奢侈品在無錫的斬獲,令各品牌經銷商們頗為滿意。八佰伴商場有關人士曾直言不諱,包括開業(yè)銷售在內,大牌在無錫的幾次銷售大動作,“品牌方都是很滿意的”。商場發(fā)出的邀請函,到客率均達9成以上,可見人們對大牌十分“買賬”。為此,西班牙高檔品牌羅意威還特意將普通城市享受不到的成衣定制服務帶到無錫。該品牌中國區(qū)傳訊經理表示,無錫人的消費能力與品牌意識令人“驚艷”。開業(yè)近半年來,銷售增長勢頭迅猛,VIP客人數(shù)量直追早期開業(yè)的南京、蘇州和杭州等地。而該品牌的VIP客戶,均是年消費累計金額達5萬元以上者。
大牌號召力,誰在響應?三類人群愿砸錢消費
花上萬元買一個包袋、用兩三千元買一個票夾,這些曾經被視為“敗家”的舉動,如今在無錫卻有盛行之勢。究竟是誰在消費這些奢侈品?盡管無法盡知消費人群的身份,但通過商場負責人、銷售人員了解到,這些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類。以經濟支付能力的強弱排序,第一類是民營企業(yè)家及其家眷,第二類是所謂的“中產階層”,第三類是收入中等的白領階層。他們消費奢侈品,或為了證明自己的財富,或為了證明自己的品位,提升自信。
民營企業(yè)家及其家眷是奢侈品消費主力,他們追求的是通過奢侈品來彰顯身價,甚至是炫富于人前。品牌LOGO是他們的所好,一擲萬金的闊綽手筆屢見不鮮。“沒辦法,圈子里的朋友都用這個檔次的東西!背M涤跓o錫、常州做家具生意的楊先生說,印有大牌標志性LOGO的手包、皮帶、皮鞋等,是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在生意場上,是否使用奢侈品顯示著經濟支付能力的強弱。從商業(yè)大廈、八佰伴兩家大牌云集的商場了解到,來自江陰、宜興、常州等無錫周邊地區(qū)的民營企業(yè)家們,是大牌消費主力中的主力。江陰、宜興的老板們尤其喜歡結伴購買,從眾心理在他們的購買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中產階層”們有一定的知識、品位和穩(wěn)定收入,隨著經濟基礎的日漸扎實,他們開始注重追求精致的生活品質。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許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奢侈品消費支出,但消費理性。相較民營企業(yè)家們來說,他們有更多出國(境)機會,更樂于前往香港、法國等地掃貨。盡管品位出眾,但無論是購買數(shù)量還是單筆金額,終不敵民營企業(yè)家群體。
收入中等的時尚白領階層,構成了奢侈品消費的又一大軍團,雖然一次性消費量不大,但消費頻率頗高,起到“聚沙成塔”之效。業(yè)內人士約摸估計,這一群體的購買金額只占無錫大牌市場的三成,但買者人數(shù)卻能占到六成。他們的月收入也許只夠買一只LV的零錢包或入門款包袋,但作為奢侈品堅定的崇拜者,他們可以攢下幾個月的工資去購買一件自己喜歡的商品,用這些高價貨犒賞自己。從事幼教工作的葛小姐近日懷孕了,她告訴記者,為了犒賞自己生孩子,買了只LV包。鄭小姐,更是一個大牌包袋的“發(fā)燒友”,月入五千的她曾經用兩個月的收入換來一只FENDI包。
大牌文化在二線城市“一夜長大”?購買心理一樣“大牌”才好
據統(tǒng)計,服飾行業(yè)的世界頂級品牌共有57個,中山路已引進35個,引進率達61%;國際一線化妝品共有26個品牌,中山路已引進13個,引進率50%。如果再算上鐘表等國際一線品牌,無錫的國際大牌已達到60個以上。無論是品牌入駐率還是實際銷售量,像無錫均這樣的二線城市已甩掉“品牌沙漠”的帽子,進入中國一線的時尚城市行列。然而,“奢侈品”概念走進二線城市的生活卻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真正給人以奢華的集群視覺感,不過一年有余。這些大牌在無錫的發(fā)展路線,有如“一夜長大”,躍過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經年累月的品牌培育。業(yè)內人士認為,收此奇效,是需求久受壓抑以后極度反彈的結果。
商業(yè)大廈國際名品負責人朱憲說,在江蘇省內,無錫對于大牌的引進相對滯后。當蘇州、南京啟動引進之時,擁有良好區(qū)位優(yōu)勢、消費能力強勁的無錫卻被落下了。當時的無錫眾商場尚未走上現(xiàn)代精品百貨之路,品牌展現(xiàn)平臺的缺乏,使這些大牌們的進駐計劃遲遲未動。待到商業(yè)大廈、八佰伴們豎起時尚大旗,各大品牌立刻“閃”入。那些曾因無法在本地買到心儀之物,而不得不“流落”香港、上海血拼的無錫人,此時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以眾人拾柴之勢,令新店甫開的品牌見識到噴薄而出的消費能量。有集群,就自然會衍生文化的影子。今日的二線城市大牌云集,即使不得大牌文化之神韻,也已有“形似”之勢。但對大牌具有消費能力,就能稱得上擁有大牌文化了嗎?某商場一名品牌引進的專業(yè)人士告訴記者,業(yè)內有個不成文之說,真正的品位“貴族”更鐘情愛馬仕、羅意威、芬迪等。因為印有太多LOGO的產品,高調張揚,炫耀動機較足,難免有暴發(fā)戶之嫌。而真正有實力的人是不需要依附任何外在的東西來證明自信。朱憲認為,二線城市的奢侈品消費尚處于樂于占有的懵懂階段,隨著人們教育能力的提高與消費理念的提升,真正懂大牌而后愛大牌的人將越來越多,他們必能撐起二線城市真正的大牌文化。
- ■ 與【國際服裝大牌在二線城市熱銷策略】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