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俄羅斯禁止遠東天然氣輸往中國背后的3層矛盾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7-6-25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俄羅斯 天然氣
- 中研網訊:
-
2008-2009年中國肥料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報告頁碼】 325頁 【圖表數(shù)量】 176個2009-2012年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yè)預測與投資前景分 碳酸二甲酯(DMC)作為PO的重要的下游衍生物,產品毒性小,并可替代光氣。目前在聚碳酸酯、生2009-2010年中國芳綸行業(yè)市場預測與投資咨詢研究 芳綸纖維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英文為Aramid fiber,是一種新型高科技合成2009-2010年聚乙烯纖維市場運行及投資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shù)量】 150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副總裁阿納年科夫6月19日宣布,他的公司已經建議俄羅斯政府取消和中國于2006年簽訂的天然氣供應協(xié)議(年供氣量最高可達800億立方米),因為執(zhí)行這項協(xié)議將妨礙俄天然氣公司滿足俄國內需求和執(zhí)行與歐洲國家之間的供氣協(xié)議。
按照原先的計劃,俄方將通過?松-美孚公司在俄遠東的“薩哈林一號”項目向中國輸送天然氣。而俄天然氣公司現(xiàn)在希望?松-美孚將天然氣全部出售給自己,然后由自己向俄遠東地區(qū)分配銷售。與此同時,俄天然氣公司在經過多年努力之后終于獲得了英國石油公司在開發(fā)俄羅斯科維可塔天然氣田項目中的股份。該氣田探明儲量近2萬億立方米,也是原來計劃中俄羅斯向中國(或者東亞)輸送天然氣的主要氣田。
這場俄羅斯能源的爭奪戰(zhàn)背后的利益糾葛、矛盾紛爭異常復雜。
第一層的矛盾自然是俄羅斯國家與國際資本在能源資源控制權上的矛盾。俄國家把對能源產業(yè)的全面控制視為自己能源戰(zhàn)略的基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俄天然氣公司在這一戰(zhàn)略中則扮演著國家利益代表的角色。
去年,殼牌及其日方合作者在俄政府對其環(huán)保不達標多次發(fā)出取消經營執(zhí)照的威脅后已經將自己在俄遠東能源項目“薩哈林二號”中的股份出售給俄天然氣公司。而俄總統(tǒng)本人也多次暗示,在類似“薩哈林二號”這樣簽署于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經濟政治最動蕩年代的國際協(xié)議中,國際資本獲得了不合理的優(yōu)惠待遇,因此并不排除出于國家利益考慮重新審視這些協(xié)議中的具體條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前不久英國首相布萊爾對俄羅斯的投資環(huán)境大唱低調,警告國際投資者謹慎對待在俄羅斯投資。而俄天然氣公司得以最終插手英國石油公司在俄羅斯的旗艦項目(科維可塔天然氣田)也顯示俄國家的能源戰(zhàn)略即便在外資和外國政府不斷施壓的背景下依舊頻頻得手。
第二層的矛盾則在俄內部各個資本集團誰可以真正代表俄羅斯國家利益。“薩哈林一號”的俄方投資人是另一家俄政府控股的大型石油企業(yè)“俄羅斯石油”。雖然都是國有企業(yè),但俄天然氣公司一直希望利用自己在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上的壟斷權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這自然引起“俄羅斯石油”的極度不滿,雙方和代表各自利益的政府部門之間其實已經積怨多時。
這次俄天然氣公司入主科維可塔氣田項目再次顯示在對“國家利益代表權”的爭奪上,俄羅斯各個國有資本集團之間其實也互不買賬。這樣不同國有資本之間的競爭行為究竟是代表國家利益還是出于企業(yè)利益也值得商榷。同時,私人資本對于只有國有資本才代表國家利益的論斷也開始頗有微詞。舉個例子,作為葉利欽時代碩果僅存的寡頭波塔寧,一向和普京政府關系良好,對于普京提出的所謂“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國家-私人資本伙伴關系”之類的新概念也一直是積極倡導者。然而最近波塔寧卻前所未有地公開批評政府官員入主企業(yè)董事會是俄眾多企業(yè)公司治理落后、經濟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波塔寧雖未具體點名,但是其批評所指不難猜測。
第三層的矛盾則在于經濟利益和政治目標之間的矛盾。中俄政府間的能源合作協(xié)議自然遠不是簡單的經濟賬,而是直接反映俄羅斯對自己和歐洲、中國(東亞)雙邊關系重要性權衡比較的結果。雖然現(xiàn)在雙方的僵局在表面上還是停留在價格層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愿意支付的價格(100美元/1000立方米)低于俄天然氣公司2011年后針對俄國內市場的價格(125美元/1000立方米),而預計同期俄方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價格可以超過200美元/1000立方米,但是如果有足夠的政治意志注入,價格問題可能并不是最關鍵的。
另一重經濟賬和政治賬之間的矛盾則可以從俄天然氣公司負責人的表態(tài)中間接推斷出。
俄羅斯政府在過去幾年不斷強調在能源對外供應上要日益市場化(包括對白俄羅斯這樣的最親密盟友),但是對內的能源價格出于政治原因,始終不敢完全放開。如果阿納年科夫對自己公司動議的解釋屬實,我們可以推斷,俄羅斯國內能源短缺的現(xiàn)象可能遠遠超出人們原先的估計。這樣,能源出口可能帶來的高額商業(yè)利潤和保證國內能源需求這樣的政治任務之間的矛盾可能比現(xiàn)在一般估計的要更加突出。
在能源產業(yè)這樣錯綜復雜的利益矛盾之中,各方其實都有尋求某種穩(wěn)定解決方案的需求。如果說普京總統(tǒng)多少保證了各方在形式上的利益均衡,那么2008年大選之后這樣的均衡是否能夠繼續(xù)保持,就很難預料了。 - ■ 與【俄羅斯禁止遠東天然氣輸往中國背后的3層矛盾】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