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國內成品油面臨兩難選擇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7-9-20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成品油
- 中研網訊:
-
2008-2009年中國肥料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報告頁碼】 325頁 【圖表數量】 176個2009-2012年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yè)預測與投資前景分 碳酸二甲酯(DMC)作為PO的重要的下游衍生物,產品毒性小,并可替代光氣。目前在聚碳酸酯、生2009-2010年中國芳綸行業(yè)市場預測與投資咨詢研究 芳綸纖維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英文為Aramid fiber,是一種新型高科技合成2009-2010年聚乙烯纖維市場運行及投資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
萬億美元對沖基金炒爆油市
專家表示,除了供需狀況的緊張之外,大量資金的炒作也是油市如此火熱的另一大誘因。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當前投機資金對原油期貨價格的巨大影響力,已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這也充分說明了現(xiàn)階段全球流動性的嚴重過剩,致使大量資金游走于各類資產之間。
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統(tǒng)計數據,伴隨著油價近期持續(xù)大漲期間,對沖基金等大型機構更加有恃無恐地押注油價上漲。分析人士稱,對沖基金等機構之所以能夠輕易在商品市場呼風喚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龐大的資金規(guī)模和監(jiān)管的缺位。僅以投機資金中最“兇悍”的對沖基金為例,據專業(yè)對沖基金跟蹤研究機構TrimTabs Barclay統(tǒng)計,截至7月底,全球對沖基金按照可統(tǒng)計口徑計算的資產總規(guī)模已達到1.9萬億美元。而芝加哥對沖基金研究所早些時候統(tǒng)計顯示,在截至今年6月份的過去5年中,全球對沖基金資產規(guī)模幾乎增長了三倍,接近1.75萬億美元。需要補充的是,盡管像TrimTabs Barclay這樣的機構跟蹤的對沖基金超過5400只,但由于該行業(yè)到目前為止還是投資領域最缺乏透明度的一個領域,大量資金可能根本無法在各種統(tǒng)計數據中得到體現(xiàn),所以對沖基金行業(yè)的真實規(guī)?赡芨鼮辇嫶。
“這些資金可以借助任何題材炒高油價,大到供需失衡,小到美國的一條輸油管破裂,”童莉霞說。如7月底8月初,當時基本面并沒有支持油價大漲的因素,但憑借美國能源部發(fā)布的每周油品庫存報告等微不足道的“利好”,對沖基金輕易把紐約原油期貨炒到了78.77的歷史新高。
需求旺盛歐佩克或無意抑價
在本輪油價上漲中,控制著全球40%石油產量的歐佩克成了國際輿論的指責焦點。美國等消費大國一直施壓歐佩克增產抑價,但后者卻似乎并不以為然,以歐佩克輪值主席哈米利為首的歐佩克高官們屢屢強調,供求關系并未發(fā)生根本改變,如果歐佩克增產,新增的原油并不會流入市場而是進入庫存,因此不會對油價產生平抑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且不論歐佩克對于供需關系的判斷是否客觀,單從該組織本身的利益出發(fā),目前似乎也沒有非得出手干預的必要,況且,當前美國次級債危機正盛,歐佩克也擔心未來會出現(xiàn)原油需求隨經濟降溫大幅減少的不利局面。
“歐佩克雖說也擔心高油價會拖累經濟陷入衰退,但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油價持續(xù)走高,但需求也同樣旺盛,歐佩克根本不用擔心油賣不出去,”童莉霞說。
而現(xiàn)實的數據也很好說明了這一點。根據普氏能源資訊的最新統(tǒng)計,今年以來,受歐佩克產油協(xié)議約束的10個產油國的實際產量穩(wěn)中有升,截至8月底,這10國的日均產油量為2679萬桶,較該組織既定的2580萬桶上限目標高出了100萬桶,這表明,不少歐佩克成員其實已經在油價高漲之際暗中增加產量,以謀取更高收入。
供應形勢嚴峻國內成品油市場面臨兩難選擇
中國海關總署周二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1至8月份,中國凈進口原油10822萬噸,比去年同期的9165萬噸,大幅增加了17.29%。目前有關部門尚且沒有公布同期我國國內的產量,但是根據記者從中國石化工業(yè)協(xié)會得到的最新數據,今年1~7月,國內累計生產原油10869.1萬噸,僅比去年增加了1.1%。
國家信息中心牛犁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8月的國內產量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變化。石油生產與進口增速差距的擴大,說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進一步增加。而隨著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擴大,我國國內成品油市場將面臨穩(wěn)定價格與穩(wěn)定市場供給的兩難選擇。
成品油出口利潤空間較大
中國海關總署昨天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中國1-8月原油進口11040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5.3%。同期原油出口218萬噸,減少47.3%。其中,8月中國原油進口為140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8.8%。專家指出,8月原油進口增長較多的主要原因是國際油價小幅回落。
從走勢看,8月份國際市場油價先降后升。1-22日,受市場預期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石油需求減少以及投機基金獲利回吐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持續(xù)小幅回落。22日WTI原油期貨價格降至每桶69.26美元。23-31日,受市場擔憂大西洋風暴可能破壞墨西哥灣石油設施及美國石油庫存減少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油價出現(xiàn)反彈。31日WTI原油期貨價格漲至每桶74.04美元,比22日上漲4.78美元,漲幅為6.9%。
海關的最新數據說明,我國以三大石油公司為首的貿易商抓住了比較好的進口時機。8月,全國進口原油的總金額達73.75億美元,平均單價為525.29美元/噸,合71.95美元/桶。
海關的數據還說明,出口成品油依然存在較大的利潤空間。8月,全國進口成品油253萬噸,總金額12.67億美元,合單價501.033美元/噸;出口成品油129萬噸,總金額8.03億美元,合單價623.007美元/噸。
專家認為,出口的利潤空間大是導致1-8月國內成品油緊缺的原因之一。1至8月份,中國進口成品油2428萬噸,同比減少5.7%;出口成品油1028萬噸,同比增長25.3%。
生產與消費矛盾較為突出
記者日前從中國石化工業(yè)協(xié)會得到的最新數據則顯示,今年7月,國內原油產量1547萬噸,較去年同月的1573.7萬噸,出現(xiàn)了1.7%的負增長;而今年1~7月,國內累計生產原油10869.1萬噸,僅比去年同期的10750.8萬噸增加了1.1%。石化協(xié)會數據還顯示,今年7月,國內原油加工量2751.4萬噸,比去年同月的2578.7萬噸增加6.7%;今年前7個月累計加工原油18826.1萬噸,比去年同期的17594.4萬噸增長7%。
以上數據表明,國內原油生產與消費的矛盾較為突出。而專家認為,我國原油生產與消費的發(fā)展不平衡,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石油消費增長過快造成的,而導致消費增速過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最近幾年國內經濟發(fā)展迅猛。自2003年以來,GDP的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拉動了石油消費水平的提高;二是產業(yè)結構調整遠未到位,國內經濟發(fā)展仍處于重化工業(yè)階段,第二產業(yè)對GDP的貢獻率持續(xù)增加,從2002年的44.8%、2005年的47.5%增加到2006年的48.7%。其中高耗能行業(yè)的發(fā)展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推動石油及其他能源需求大幅增加。三是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超出預期,2003~2006年國內汽車銷量平均每年凈增100萬輛,2006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700萬輛。而同時單車油耗有所上升,且對于淘汰高油耗舊車缺乏強制措施,再有國內成品油價格低于國際市場,也難以使消費者樹立節(jié)能意識。
牛犁認為,預計8月的生產數據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改觀,按目前國內石油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生產的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也將保持繼續(xù)擴大的趨勢,供應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定價新機制目前尚未實施
隨著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擴大,在國際原油高價格的壓力下,我國國內成品油市場將面臨穩(wěn)定價格與穩(wěn)定市場供給的兩難選擇。
雖然國家出臺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要求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接軌,但由于國際油價在短暫下降后走勢一直上行,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壓力,新的聯(lián)動機制并沒有真正實施。現(xiàn)在成品油價格的調整仍然需要國務院審核。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商品流通部姜菲菲認為,從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意圖看,主要是穩(wěn)住成品油價格。雖然國家要求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保證國內成品油供給,但是這項要求對地方煉油企業(yè)沒有約束作用。而近年來地方煉油企業(yè)實際已經成為國內成品油供應的主要力量之一。
姜菲菲指出,由于我國國內成品油價格遠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與原油的價格差距更是造成國內煉油企業(yè)贏利空間狹小,因此地方煉油企業(yè)相應減產、調產或調高批發(fā)價格,這都會導致國內成品油供應的緊張。如果只是用行政手段控制成品油價格,煉油企業(yè)可能會增加成品油的出口,國內市場供給將面臨短缺。
專家指出,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問題的實質就是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之間的博弈,國家從控制國內物價的角度出發(fā)死守成品油價格的底線不可能長期抵制住國際市場成品油的走勢,無法保證價格穩(wěn)定和市場供給穩(wěn)定能夠長期維持,勢必會面臨調整成品油價格的兩難選擇。 - ■ 與【國內成品油面臨兩難選擇】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