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2009年7月進出口數據解讀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9-8-25
- 【搜索關鍵詞】:貿易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09年中國零售業(yè)市場研究報告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政策推力和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巨大拉力聯(lián)合作用下,我國零售業(yè)原有的以獨立百2009-2012年中國零售業(yè)市場調查與投資咨詢研究報 本報告整合了多家權威機構的數據資源和專家資源,從眾多數據中提煉出了精當、真正有價值的情報,并2008-2009年中國電視購物市場十大品牌競爭力分析 【出版日期】 2009年8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印2009-2012年中國家電連鎖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戰(zhàn)略 中國家電連鎖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業(yè)態(tài),其豐富的家電產品、低廉的價格以及獨特的購物環(huán)境,使其發(fā)展積極因素涌現 回升之勢明朗
7月我國出口重新站到了1000億美元的高位,進出口總額站到了2000億美元的高位。已是自3月以來連續(xù)反彈的第5個月。
2009年7月,我國對外貿易出口重新站到了1000億美元的高位,進出口總額站到了2000億美元的高位。當月進出口總額2002.1億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1054.2億美元,同比下降23%,;進口947.9億美元,同比下降14.9%;但環(huán)比皆繼續(xù)增長,已實現自今年3月以來連續(xù)反彈達5個月,回升態(tài)勢基本確立。
與上半年相比,1~7月,我國進出口總額及進口額降幅有所收窄,分別減少了0.8及1.8個百分點,出口額降幅略微增加了0.2個百分點?傮w看來,今年1~7月我國對外貿易主要表現為如下一些特點:
對外貿易順差繼續(xù)減少
海關總署統(tǒng)計資料顯示,1~7月,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為11467.1億美元,其中,出口6271億美元,進口5196.1億美元,實現對外貿易順差1074.9億美元,同比減少12.4%,凈減少162.25億美元。隨著內需的不斷增長,進口跌幅開始顯著收窄,使得貿易順差也呈下降趨勢。雖然順差減少會影響進出口貿易對GDP的貢獻率,但因為金融危機導致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愈加嚴重,貿易順差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巨額貿易順差對中國對外貿易所造成的壓力,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穩(wěn)步發(fā)展。
進口企穩(wěn)態(tài)勢初步顯現
2009年7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環(huán)比皆保持增長,其中出口環(huán)比增長10.4%,進口環(huán)比增長8.7%。進口在今年1月達到同比減少43.1%的峰值后逐月減緩,6月進口同比降幅縮小到13.2%,7月進口降幅雖較上月略有增加,為14.9%,但與1~5月相比已大幅收窄,進口企穩(wěn)態(tài)勢已現端倪。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抓住這一時機擴大進口,尤其是進口稀缺及我國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產品,對國民經濟起到的作用將不會亞于出口。
機電產品進出口降幅收窄
機電產品仍為我國進出口產品的主軸。1~7月,我國機電產品的進口額為2525.5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0.0%,占我國對外貿易進口總額的48.6%;出口額為3677.1億美元,同比減少了20.8%,占我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58.6%。機電產品進出口的環(huán)比皆呈逐月上升趨勢,且降幅逐漸收窄,1~7月我國機電產品的進口及出口降幅分別較上半年減少了1.4及0.5個百分點,尤其是自6月份起,機電產品的出口降幅已經開始低于總體降幅,上半年及1~7月分別較總體出口降幅低了0.5及2.2個百分點。由于機電產品進出口很大一部分用于加工貿易,機電產品進出口形勢的好轉,將意味著我國加工貿易開始回溫。
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小于總體
1~7月,我國出口產品下降幅度最大的為國家采取限制政策的“兩高一資”類產品,如鋼材及煤,其出口金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64.4%及50.1%。受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政策帶動,以及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的特點,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降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下,明顯小于總體出口降幅。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569.3億美元,下降9.1%;鞋類出口157.1億美元,下降5.2%;家具出口137.5億美元,下降9.8%;塑料制品出口78.2億美元,下降7%;箱包出口69.8億美元,下降8.2%。
大宗產品進口數量大幅增長
國際市場大宗產品價格的下跌為我國進口該類產品提供了絕佳機會。1~7月,我國資源性大宗產品進口金額雖然仍呈下降走勢,但進口數量卻大幅增長,其中,鐵礦砂進口3.6億噸,增長31.8%;原油進口1.1億噸,增長5.8%;大豆進口2648萬噸,增長27.7%,初級形狀塑料進口1383萬噸,增長26.6%;未鍛造銅及銅材264.3萬噸,增長75%。雖然大宗產品進口數量大幅增長,但進口金額卻呈下降走勢,表明我國對外貿易條件有所改善。
加工貿易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逐漸回升
1~7月,我國一般貿易出口2821.48億美元,同比下降24.3%,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45.0%,比去年同期降低1.4個百分點。1~7月,我國加工貿易出口3009.85億美元,同比下降21.5%,加工貿易占同期出口總值的比重為48.0%,同比增加了0.24個百分點,較1~6月增加了..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占出口總值的比重呈現穩(wěn)步回升的態(tài)勢。
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降幅趨緩
截至2009年7月,我國大陸的貿易伙伴分別為歐盟、美國、日本、東盟、香港地區(qū)、韓國、臺灣地區(qū)、澳大利亞、印度及俄羅斯。1~7月,與此前十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總額占我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的76.4%,與上年同期相比,出口及進口皆繼續(xù)下降,下降幅度最多的為俄羅斯及臺灣地區(qū),同比分別下降了36.5%及35.1%;下降幅度最少的為澳大利亞,下降8.6%。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及出口降幅趨緩,其中,對美國的出口下降16.5%,進口下降15.1%,與上半年相比降幅分別收窄了0.4及0.5個百分點;對日本的出口下降20.3%,進口下降24.3%,降幅分別收窄了0及0.8個百分點;對東盟的出口下降19.2%,進口下降25.4%,降幅分別收窄了0.2及2.5個百分點。保市場保份額已初見成效。
企穩(wěn)預期增強曙光悄然降臨
總體看來,我國對外貿易形勢已現轉機。全球經濟呈現出較明顯的企穩(wěn)態(tài)勢,我國國民經濟穩(wěn)步復蘇,穩(wěn)定外需政策效果顯現 受國際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及外部需求萎縮等諸多因素的影響,2008年11月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一路苦旅”,進出口貿易額出現了持續(xù)下降的走勢。2009年7月,我國進出口貿易慣性走低,但諸多跡象表明,嚴冬終會過去,春天必將來臨。
總體看來,2007年7月,我國對外貿易形勢已現轉機,降幅趨緩,環(huán)比出現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綜合分析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環(huán)境,既面臨著有利因素,也面臨著不利因素,而這些因素正是影響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全球經濟回暖
從各國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來看,全球經濟至少已經呈現出較明顯的企穩(wěn)態(tài)勢,預計下半年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將繼續(xù)處于回升的通道。
國際經合組織綜合領先指標連續(xù)22個月下降之后,目前已經連續(xù)2個月上升,表明發(fā)達經濟體當前的經濟衰退已經觸底,或減速放緩。而一向被市場視為國際貿易領先指標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6月份創(chuàng)下8個月新高,開始進入上升通道。
從全球范圍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服務業(yè)指數以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各項經濟先行指標等紛紛保持上升態(tài)勢。此外,全球商品市場整體呈現觸底回升之勢。隨著世界經濟的好轉,可以認為中國出口下降的底部基本形成。從不久前公布的國內PMI指數也能初見端倪,其中的PMI出口訂單指數回升至51.40,持續(xù)8個月上升,而且連續(xù)2個月在50臨界值上方,預示出口狀況有所好轉。
美國經濟萎縮幅度顯著縮小
美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風向標,且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經濟的回溫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至關重要。據美國商務部2009年7月31日公布的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估算報告表明,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萎縮幅度顯著縮小,GDP數字從上次公布的下滑6.4%修正為下滑5.5%;第二季度的進出口貿易表現良好,出口額環(huán)比下降了7%,進口額環(huán)比減少了15.1%,跌幅顯著減緩。
又據美國供應管理協(xié)會芝加哥分會公布的報告稱,該協(xié)會7月份的采購經理人7月份訂單指數從上個月的41.6上升至48,生產指數從3..3上升至43.3;就業(yè)指數從28.9上升至35.3,創(chuàng)下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的最高水平。
我國國民經濟穩(wěn)步復蘇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恢復速度超出預期,經濟主體信心穩(wěn)步提高。人民銀行調查統(tǒng)計司發(fā)布的《200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顯示,2009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GDP同比增長回升,環(huán)比增長繼續(xù)加快;二季度企業(yè)家信心指數為68.4%,比上季高7.2個百分點,比去年四季度最低值(60.9%)回升7.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速為17.4%,比去年同期加快3.8個百分點;企業(yè)經營景氣指數比上季上升4.6個百分點至12.1%,結束了自去年3季度以來逐季下滑的勢頭。
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明朗為擴大進口奠定了重要的需求基礎,此外,經濟持續(xù)回升,意味著投資和消費需求會繼續(xù)擴張,加之如果能實現8%的經濟增長目標,會對進口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
穩(wěn)定外需政策效果顯現
為進一步穩(wěn)定外需,今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措施支持企業(yè)發(fā)展。2009年7月1日起,政府對部分產品的出口關稅進行調整,取消小麥、大米、大豆等糧食產品以及硫酸、鋼絲等工業(yè)品的出口暫定關稅,降低微細目滑石粉,中小型型鋼,部分氟化工品,部分鎢、鉬、銦等有色金屬及其中間品等產品的出口暫定關稅。此后,為進一步促進化肥行業(yè)平穩(wěn)運行,支持農業(yè)生產,又對化肥及化肥原料的出口關稅進行下調。
這些措施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首先,部分化肥及原料的出口關稅由過去旺季的75%下調至10%,使得此類產品出口,實現恢復性增長;其次,由于取消了部分糧食、大豆及其制粉8%的出口關稅,一些泰國、韓國等國的客戶已多次詢價,企業(yè)拿到出口訂單的機會隨之增多;第三,由于鋼材和超細滑石出口關稅下調5個百分點,企業(yè)擴大出口的積極性進一步得到提高。
危機契機并存陰霾仍未散去
2009年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形勢仍會非常嚴峻。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國際貿易條件會繼續(xù)有所改善。
全年進出口預測
世界貿易組織2009年7月22日修正了其關于2009年全球貿易形勢的預測,認為今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10%,降幅高于3月份預測的9%。世貿組織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仍然非常嚴峻,盡管近期貿易活動下降趨勢開始放緩,但全年貿易額仍將大幅下降。
危機與契機總是相互伴隨,金融危機的重要特征是機電及高科技產品價格下跌,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卻相對平穩(wěn),預計國際市場上這種趨勢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由于我國出口結構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國際市場對我國物美價廉出口產品需求下降幅度相對較小,使得我國貿易條件相對優(yōu)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國際貿易條件會繼續(xù)有所改善。
綜合以上各因素及對全年我國進出口的模型預測,悲觀預期,2009年我國出口增速可能會下降20%,進口增速將下降18%,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27%左右;樂觀預期,2009年中國出口增速將下降12%,進口增速將下降10%,貿易順差將負增長19%左右。
全球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增多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全球貿易保護措施不斷增多,此因素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重新步入增長軌道的最大阻力。
首先,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在商品標準、技術法規(guī)和技術認證制度等方面設置了多種貿易技術壁壘,特別是各種技術認證制度差異性大,認證難度和成本費用高,正成為擴大出口的主要障礙。
其次,雖然國際上反對貿易保護的聲音很高漲,但更隱蔽的貿易保護手段卻不斷增多,其中,出臺扶持本國企業(yè)的政策就是一種隱性的貿易保護,像美國對本土三大汽車巨頭的巨額注資、歐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補貼、法國成立基金幫助本國企業(yè)免遭海外企業(yè)并購等,韓國、印尼、俄羅斯、巴西等多個國家紛紛采取貨幣貶值政策,宗旨都是對本國產業(yè)加強保護。
第三,我國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實體和第二大出口國,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對象,今年1~6月,已經有15個國家和地區(qū)向中國發(fā)起了60起貿易救濟調查(主要為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定產品保障等“兩反兩!贝胧姘附痤~高達82.76億美元,而去年全年中國涉案金額僅為62億美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預計下半年,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將繼續(xù)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此外,前一時期的部分調查將進入裁決程序,我國相關出口將受到實質性影響。中國政府7月31日宣布,要求與歐盟就鋼鐵緊固件反傾銷一案展開磋商,從而正式啟動了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程序。未來,中國會繼續(xù)利用世貿規(guī)則解決國際貿易爭端。
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仍具有不確定性
由于我國出口的復蘇主要取決于歐美經濟筑底成功,因此在當前房貸違約率仍進一步攀升,財政赤字暴增,住房市場疲軟,就業(y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的道路依然風險重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魯比尼認為,發(fā)達經濟體在政府大規(guī)模金融和財政刺激舉措的提振下呈現觸底跡象,仍面臨陷入“W型”衰退的風險。這無疑將給我國下半年出口走向復蘇增添了難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美國經濟將逐漸復蘇,但仍堅持此前對今年美國GDP將萎縮2.6%的預期。與此同時,由于美國經濟復蘇基礎仍不太穩(wěn)固,IMF警告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會在很長時期之內低于過去經濟衰退之后的增速,美國經濟前景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總體而言,2009年我國外貿出口面臨的形勢仍會非常嚴峻。我們既要深刻認識保持中國對外貿易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憂患意識;又要充分把握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完善政策,不斷采取各種措施,堅定信心,謀求發(fā)展,努力化解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探尋外需下滑狀況下我國對外貿易的新增長之路。
- ■ 與【2009年7月進出口數據解讀】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