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我國茶飲料的健康之戰(zhàn)分析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9-6-3
- 【搜索關鍵詞】:茶飲料行業(yè)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09年全國食品制造行業(yè)年度跟綜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09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2009-2012年中國有機食品行業(yè)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 【出版日期】 2009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印2009-2012年中國天然食用色素市場崛起的必然性分 【出版日期】 2009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2009-2012年中國啤酒行業(yè)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 2009年,不僅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在全球經濟危機下推進“十一五”規(guī)劃實施的關鍵一茶飲料正日益成為人們的首選日常飲品。隨著天然、健康風潮的流行,各大茶飲料品牌紛紛宣稱“100%原葉泡制”、“回甘就像現泡”……
茶飲料
什么是茶飲料?經過一道道加工程序,茶飲料與茶有什么不同、天然營養(yǎng)成分究竟還存留多少?
冰紅茶、冰綠茶、原葉、大麥香茶、王老吉……各式各樣的茶飲料讓喜歡喝茶的消費者看花了眼。“以前選擇的品種非常少,只有冰紅茶和冰綠茶那么幾種,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味道上卻沒有太大差別。而現在,茶飲料有幾十種!边@讓平時一向喜歡喝茶的姚小姐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茶飲料不僅在口味上讓人感覺更好,還能更方便地攜帶,可以隨時隨地品味茶香!
影響茶飲料品質的因素
這個夏天茶飄香
隨著氣溫升高,各種飲料開始成為這個季節(jié)里最受關注的產品。而與以往不同的是,“功能飲料”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取而代之的是茶飲料大行其道——在超市飲料區(qū),茶飲料形成了獨特的風景:娃哈哈的“龍井茶莊”、“花草茶”,康師傅的“茉莉清茶”、“勁涼冰紅茶”,樂百氏的“脈動動動茶”,麒麟公司的“花餞清源”、“午后奶茶”等眾多茶飲料,幾乎不約而同地打出了“營養(yǎng)健康”、“天然”牌,吸引消費者。
專家介紹,茶飲料需要精確的配方提取、配制、分裝、殺菌等工藝,通過控制水溫和泡茶時間,將茶葉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雖然這個過程與我們平日泡茶的過程很接近,但與傳統(tǒng)方法泡制出來的茶湯相比,由于工藝、原料不同,口感并不完全一樣。
從營養(yǎng)價值來看,由于都有“泡制”的過程,茶葉中具有抗氧化功效的茶多酚等成分溶解到水中,茶飲料在營養(yǎng)成分上與傳統(tǒng)法茶區(qū)別不大。但茶飲料為了口感更吸引人,一般會添加糖、香精等,能量比傳統(tǒng)法茶略高。
“喝茶就是喝健康!睂<腋嬖V記者,人體所需要的86種元素中,茶含有28種。其中預防衰老、提高免疫力、改善腸道細菌、解毒等功效已被科研證實。和傳統(tǒng)法茶類似,茶飲料中含有各種營養(yǎng)成分,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糖類、維生素以及各種礦物質,此外,還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藥效成分——茶多酚、維生素、兒茶素、生物堿等。專家表示,茶飲料中除了“綠茶提取物”,還有諸如D-異抗壞血酸鈉、六偏磷酸鈉、檸檬酸鈉、維生素C等。其中D-異抗壞血酸鈉和維生素C是抗氧化劑,用來保證茶水的成分和香氣在保質期內穩(wěn)定不變,六偏磷酸鈉和檸檬酸鈉則是調節(jié)產品的酸度,產生良好口感。
中國飲料工業(yè)協(xié)會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的飲料品種繁多,消費者要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實際需求理性選擇。但可以預見的是,天然茶飲料無疑將成為未來飲料市場的主角。
專家解讀茶飲料
“茶飲料超過碳酸飲料是必然的,尤其在中國這樣的茶文化深厚的國家!敝袊r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尹軍峰博士表示,“飲茶是一種文化,將茶隨身攜帶也成為當前的一種時尚!币姺甯嬖V記者:“消費者喜歡茶就是喜歡的原因在于獨特的香味和回味悠長的氣息,目前一些茶飲料開始回歸茶的本色,因而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笨梢钥吹,在人們追求天然、健康生活的今天,茶飲料以低熱量、低糖的特點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并從由強調口感清爽、味道甜美向重視香氣、營養(yǎng)的純茶飲料轉變。
但對于市場上眾多的茶飲料,尹軍峰認為,目前茶飲料產品還不成熟,比如冰紅茶太甜、水果茶太膩、奶茶又少了點韻味!霸S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喝下去的只是由茶粉和香精兌制出來的茶味飲料,與真正的茶飲料相距甚遠。”他表示,茶飲料對健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茶多酚上,用茶葉泡制出來的茶飲料里茶多酚的含量要高于茶粉兌制的茶飲料。
據介紹,目前市場上一些打著茶飲料名號的飲料根本不含茶葉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尹軍峰說,無論是紅茶、綠茶、烏龍茶還是花茶,茶飲料里都應該含有一定量的茶多酚。但一些產品只是含糊地標注綠茶或紅茶,沒有明確標示具體成分。
天然意味著健康,純正意味著價值。無疑,消費者更多關注的是茶飲料的天然口味和保健作用。于是,茶飲料的天然之風越刮越猛,開始在包裝上標榜自己“純正”、“原葉”、“天然”。比如統(tǒng)一茶里王,宣稱其“回甘就像現泡”;而雀巢原葉綠茶以“100%真正茶葉泡制”標榜“更好釋放出茶原葉中的甘醇清爽”。不少消費者表示,對于健康的關注是他們選擇茶飲料的原因之一。
然而,對于茶飲料的保健作用,有專家卻提出了異議——茶飲料是由經特殊工藝制成的茶汁濃液或茶粉與其他添加物配制而成的,茶粉或茶汁雖然提取自茶本身,但并不具備茶所含有的全部營養(yǎng)成分,況且飲料中的香味劑和保鮮劑的使用,使得茶飲料在保健功能方面無法與直接沖飲的茶相比。而一些所謂“茶飲料”實質上并不是傳統(tǒng)理解上的“茶”,只是添加了金銀花、菊花、大麥等配料的混合飲料。
據了解,茶飲料的工藝程序是將茶葉用90℃水浸泡20分鐘,經抽提、過濾、澄清等工藝制成的茶湯、提取液、濃縮液、速溶茶等,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劑、食用香精等調制加工而成。尹軍峰說,這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可能損害或改變茶葉的天然成分。經工業(yè)化生產的茶飲料,茶多酚、維生素C等茶葉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必然降低,保健作用也會弱化。另外,飲料中不可避免地加入香精等添加劑,也會發(fā)生某些生化作用。如茶多酚易與生物堿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茶飲料的色澤。因此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處理掉一定量的茶多酚,因而改變了茶葉中的天然成分。
據了解,目前茶飲料主要原料有提取液、茶粉、茶葉這3種,工藝制作過程各家企業(yè)并無太多差別。判斷茶飲料的優(yōu)劣,主要看茶多酚的含量多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來茶飲料風靡,某些茶飲料僅僅是香精和水的勾兌物,導致茶飲料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合格,使茶飲料所應具有的降低膽固醇、利尿、解毒等功效削弱或喪失。專家表示,適量飲用茶飲料對身體有益,但不要太過看重茶飲料。“茶飲料屬于快餐文化的延伸,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茶。”
標準保障純正性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為規(guī)范市場上的茶飲料,2008年11月1日,《茶飲料》(GB/T21733-2008)國家標準正式施行,明確了茶飲料的概念,并嚴格規(guī)定了產品中茶多酚與咖啡因的含量。
按照標準,茶飲料被定義為:將茶葉用水浸泡,經抽提、過濾、澄清等工藝制成的茶湯、提取液、濃縮液、速溶茶,再加入水、糖液、酸味劑、食用香精、果汁、乳制品、植(谷)物的提取物等調制加工而成的液體飲料。
茶飲料按其原輔料不同分為茶飲料、調味茶飲料和復(混)合茶飲料3類:
茶飲料是指以茶葉的水提取液或其濃縮液、速溶茶粉為原料,經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類應有風味的茶飲料;
調味茶飲料還可分為果味茶飲料、果汁茶飲料、碳酸茶飲料、奶味茶飲料——果汁茶飲料是指在茶湯中加入水、原果汁(或濃縮果汁)、糖液、酸味劑等調制而成的制品,成品中原果汁含量不低于5.0%;果味茶飲料是指在茶湯中加入水、食用香精、糖液、酸味劑等調制而成的制品;碳酸茶飲料是指在茶湯中加入水、糖液等經調味后充入二氧化碳的制品;奶味茶飲料是指在茶湯中加水、鮮乳或乳制品、糖液等調制而成的茶飲料;
復(混)合茶飲料是指在茶湯中加入植(谷)物抽提液、糖液、酸味劑等調制而成的制品。
在《茶飲料》國家標準中,對茶多酚含量作出了嚴格規(guī)定:要求茶飲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應≥300mg/kg,其中綠茶茶多酚含量應≥500mg/kg;調味茶飲料如碳酸類茶飲料,僅要求茶多酚≥100mg/kg;茶多酚含量低于這個標準,則只能被歸為茶味飲料類。
而根據標準要求,紅茶、花茶、烏龍茶和其他茶飲料里,咖啡因含量應≥40mg/kg,其中對綠茶茶飲料規(guī)定更高,要求含量≥60mg/kg。若茶飲料中咖啡因含量≥300mg /kg,應在產品標簽上標示咖啡因含量。
標準還規(guī)定,茶飲料如果用茶多酚調配,要進行明示。原因在于茶葉中除了茶多酚外還有茶氨酸、多糖等多種成分,如果只用茶多酚調配,必然會缺失茶葉中的其他營養(yǎng)成分。
此外,標準還具體細化了對產品的成分含量及添加劑使用的要求,比如,“低糖”產品的糖含量每100毫升不能大于4.5克,“無糖”產品的糖含量則應小于0.5%。
專家表示,標準使茶飲料市場從相對無序走向有序,明確了茶飲料的概念,從而會讓消費者能喝到更優(yōu)質、更純正的茶飲料。
- ■ 與【我國茶飲料的健康之戰(zhàn)分析】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