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小米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小米生態(tài)鏈掌門人劉德在混沌Mini創(chuàng)業(yè)營分享了小米和小米生態(tài)鏈一路走來的經驗。
小米劉德:今天整個零售出現了幾個趨勢?
2017年9月1日,小米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小米生態(tài)鏈掌門人劉德在混沌Mini創(chuàng)業(yè)營分享了小米和小米生態(tài)鏈一路走來的經驗。
大公司是時代造就的
其實在中國做公司非常容易,因為中國是個大市場,大人口。尤其是做一家小公司,兄弟們努力打拼總是可以的。我以前做過小設計公司,其實很舒服。做到中等規(guī)模,就不舒服了,較大的規(guī)模會好一點。小公司可以合理避避稅,所以活得很舒服。我們看了很多小公司,財務數字非常漂亮,結果進一步看,利潤都是避稅那一部分。
但是做一家大公司很難,我要把這件事情說透。這是很沮喪的一件事情,因為跟你個人沒什么關系。大公司都是時代造就的,你踩在時代的風口上,而且很幸運沒有做什么錯誤決策,就可能成為大公司。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不管你多努力都是人力所不及的。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你去尋找機會邏輯就完全不一樣。
什么行當能賺到大錢?在過去若干年,如果你沒有從事房地產,非常難賺大錢——這個大錢指上百億;如果白電企業(yè)高速增長那幾年你沒有做白電也掙不到;再往后,如果你沒有做互聯網也掙不到;中間沒有做煤炭能源也掙不到。
有時候掙大錢跟個人好像沒關系,很多煤老板不知道自己怎么忽然間就有錢了。那個時代來了,一下子就有錢了,手上很多現金,他覺得這才是事業(yè),然后又借了幾億買五個大煤礦。忽然間就破產了,都不知道怎么沒錢的。所以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要掙大錢也好,要做大公司也好,如果你不看清時代大規(guī)律的話,你都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也不知道怎么就垮了。
我們內部經常反思,當年我們怎么會做成小米呢?說到底就兩個字,運氣。趕上了一個巨大的時代機會,我們時間點判斷準確,恰好那兩年也很幸運,沒有其他人看到。不但有風口,風口上還只有你,所以不是我們這些人有多么聰明。
有了這樣一次從零開始做1000億的經驗,我們愿意分享出來,因為這個經驗我們沒有權利私藏。我們還是運氣好嘛,既然是運氣因素,就應該分享出來,所以我們到各地去講課,我們是不收費的。為什么呢?兩個原因。
第一,當一家公司作大,公司本身不屬于任何人了,它屬于時代和社會。前兩天,我們三個人剛到上海,找了個小店吃飯,我們三個人吃了31塊。我們很感慨,其實掙錢是沒啥用的,因為你花得掉的,尤其還是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就那么多。一家公司做大了,它是社會的財富,有這個觀念以后,你發(fā)現公司反而好掙錢了。因為你認為公司是你家的,當你看著巨大財富,會謹小慎微,患得患失,動作變形;當你覺得公司是全社會的,你無非是個打工者,還挺高尚,這個過程里動作不變形。我這么講大家可能不一定都贊成,但是這是真實的。
第二,大公司還承擔著另外一個作用,一個精神財富。我們做小米成功,鼓勵了一代年輕人出來創(chuàng)業(yè)。早年很多投資人問創(chuàng)業(yè)的兄弟,你憑什么能干成,他們說小米都能成,我也能。這個邏輯就是小米是一個精神財富,鼓勵年輕人做創(chuàng)業(yè)。我們更要守好這個攤子,不能失敗,如果我們失敗,會打擊很多人。
懂吃虧,能取舍
我們剛干生態(tài)鏈是2014年,那時不像現在這么忙,正趕上手機業(yè)務也非常好,各界的大佬兒都來小米交流,我又很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企業(yè)家,這個過程非常有意思。
有一次,我們見到一個企業(yè)家,他有兩次操盤過千億大公司的經驗。然后我就問他,我們知道時代機遇是成就一家大公司的最大外因,那最大的內因是什么?他非常簡單地說了兩個字:吃虧。如果一家公司,懂得怎么樣吃虧,而不是占社會的便宜,就有可能成為大公司。
聽他講完,我想起以前讀過一個文章,有人問李嘉誠,做這么大的買賣到底有什么秘訣。李嘉誠說,就是能掙十塊的時候只掙八塊,留兩塊給別人。這跟做人差不多,知道怎么吃虧,才有可能成為一家大公司。這就是為什么我后來在做生態(tài)鏈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本著吃虧原則。吃一點虧,會換來巨大的機會,這是為什么我們三年里投了100家公司非常優(yōu)秀的硬件公司。
我還見過碧桂園的楊主席。我們發(fā)現碧桂園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它的思路和理念跟我們做小米的邏輯是一樣的。我們雙方分享后,覺得我們都是一樣的?;ヂ摼W公司使用互聯網產品圈用戶,圈到用戶以后提供各種服務。我們是在一個虛擬空間里來圈,而碧桂園就更實際一點。去看過碧桂園小區(qū)就知道,所有的生活所需,從學校到銀行,通通在里面。
我們就讓他分享一下,做大公司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楊主席說,首先要干最大的市場。那時候我背對著窗,他正對著窗臺說,你看城市是由什么組成的?城市是由房子組成的,我年輕的時候覺得房地產是最大的市場,于是我要干這個最大的市場。小米做生態(tài)鏈期間對此有真實的感受,如果這個市場足夠大,那么切下一小塊也很大,所以要做最大的市場。
第二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好多公司不專注,什么都想做。碧桂園不進一線城市,當時在上海還有個湯臣,后來所有業(yè)務差不多都是在三四線城市里了。他注意取舍,有些地方要取,有些地方要舍。在三四線城市里,碧桂園是性價比最高的。從民族性上講,世界各個民族都很重視性價比。不單是中國人,我們在印度發(fā)現了印度人也是,其實美國人也是。世界各民族,性價比都是大殺器,這是從民族性上說。消費者習慣上講,這是競爭的終極階段。任何一個產業(yè)急速發(fā)展充沛競爭后,最后都落到性價比邏輯上去。
我們很幸運地在做手機,手機產業(yè)的競爭是走在所有產業(yè)前面的。我們經常說手機是明天的生意,因為跟其他產業(yè)競爭比太激烈了,體現出任何一個行業(yè)進入到終極競爭時是什么樣子。不信過幾年你看,很多產業(yè)都會進入到性價比競爭。
既要準確判斷明天,也要有既有優(yōu)勢
當年做生態(tài)鏈之前,我們發(fā)現了一個巨大的機會——2013年,我們覺得IoT時代可能悄悄來了。我們認為整個互聯網分成傳統(tǒng)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
傳統(tǒng)互聯網就是PC時代,成全了像聯想這樣的公司。當手機有電腦屬性就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成全了小米這樣的公司?;ヂ摼W有可能出現第三個階段就是Iot時代,萬物互聯。在這個階段,所有設備都可能是聯網的、智能化的,聯網設備的數量可能幾何數級地增加,這個過程有機會成全一個大公司。
2013年下半年我們看到這個機會,但是當時手機戰(zhàn)場打得正激烈,所以我們沒有隊伍也沒有精力來做這件事情。怎么辦?我們通過投資的方式,去投那些創(chuàng)業(yè)者和生力軍,我們一起打贏和捕捉IoT這個巨大的機會。這是為什么我們要做生態(tài)鏈。
那時,我們要想的一件事,是我們自身有哪些優(yōu)勢。我覺得任何人干事情有兩點很重要,第一是要判斷明天是什么樣的。如果你比別人早知道一點明天是什么樣的,無疑有巨大的競爭優(yōu)勢。我們小的時候都幻想過,先知先覺有多好,那時我們判斷明天是個IoT時代。
第二是要剖析自己今天的優(yōu)勢是什么。這很重要,因為不能干平地起高樓的事情,一定要在既有優(yōu)勢上做事情,尤其到我們這個年紀。當你發(fā)現既有優(yōu)勢跟明天有交集的時候,你是非常幸運的,你放大這個交集就沒問題了。當你發(fā)現既有優(yōu)勢跟明天沒交集的時候,你要改變自己,因為明天不是你的。那時小米干了四年,我們盤點了一下手上有什么什么優(yōu)勢呢?我們總結一下,大概有這些優(yōu)勢。
第一個是團隊。四年時間,我們每天都是6x12小時工作,體會別的公司數年時間的成長和經驗,我們鍛煉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
第二個是有品牌的熱度。世界上牌子多了,但是有熱度更重要。熱度就是別人關注你,夸你罵你都不重要。2013年我挖一個諾基亞的設計師,剛開始說什么他都不在意,但是吃完飯我去結賬,跟小哥說發(fā)票開小米科技,小哥邊結賬邊問小米手機2代什么時候出?然后我跟諾基亞的設計師說,你做了那么多年手機,有人關心下一代什么時候出來嗎?一句話說服了他加入。所以牌子要在市場上保持熱度,跟車一樣,撂著老不開就壞掉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yè)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 十三五規(guī)劃
中研網 發(fā)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yè)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刷臉”成趨勢,“刷臉”時代即將到來! 近期,“刷臉”成為了熱詞,人臉識別技術不斷進入大眾視野。蘋果新機iPhone...
外媒稱中國科技令人震撼 西方正面臨被中國甩在身后的危險 外媒稱,面臨大選的奧地利社會各界應跳出眼前的桎梏,關注教...
華為P9 plus機主耿先生前往華為官網指定的客戶服務中心維修手機,對方不但給他換了P9 Plus二手舊主板,還將舊主板上...
今年7月,浙江平湖警方發(fā)現,轄區(qū)內有一批手機疑似被他人遠程控制。經查,北京一家軟件科技公司進入警方的視線,該團A...
10月13日晚間,搜狗終于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通過首次公開招股募集最高6億S...
蘋果公司終于獲得批準在愛爾蘭建造造價8.5億歐元(約合10億美元)的歐洲數據中心,這距離蘋果最初宣布這一計劃已經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