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樓市低迷房貸斷供潮暗涌情況分析
-
http://www.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8-8-21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樓市 房貸 房價 深圳 房地產 美國
- 中研網訊:
-
2008年的中國樓市,在持續(xù)經年的"調控"與"暴富"博弈后,注定將打上"斷供"的新烙印。
8月初,深圳一位業(yè)主因為停止償還190萬元的銀行房貸及利息而被工商銀行深圳南山支行告上法院。這是深圳第一例因"斷供"引發(fā)的法律訴訟。
自6月初,風語的一篇博文《斷供已過千億,次貸危機浮現(xiàn)》開始,是非頻出的房地產市場又涌起了"斷供潮"。炒房客、銀行、開發(fā)商、銀監(jiān)局輪番登場,甚至連國務院調研小組也出動了,大家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
斷供是"作秀"還是"假摔"?是臨時還不清銀行貸款,還是因整個市場房價大幅度下跌、家庭出現(xiàn)負資產而主動拒絕還款?斷供對個人投資者、房地產開發(fā)商和銀行、國家,又意味著什么?
在美國次貸危機的背景下,敏感的斷供,也許將暗潮涌動。
斷供潮起
深圳首例"斷供案"的最新消息是,該案原定8月12日開庭,但突然被通知延期,至今法院未告知其具體開庭時間。目前,深圳市銀監(jiān)局已開始介入了解此案。
"斷供案"業(yè)主的代理律師表示,目前業(yè)主和銀行雙方最大的分歧點在于,銀行要求業(yè)主全部還清所欠貸款,而業(yè)主則希望在欠供不超過3個月的期限內正常還款。
此次"斷供案"的涉案房產購買總價為230萬元,業(yè)主向銀行貸款190萬元。之前,該業(yè)主已經在盡力變賣這套128平米的房產,浪琴嶼花園小區(qū)附近的中介幾乎都接受了委托,可是業(yè)主225萬元的報價和市場行情差得太遠。按照市價,這套房子目前還不到180萬元,這就是說,面對190多萬元的銀行欠款,賣了房子還差十幾萬元。而正是由于房產市價難敵銀行欠款,貸款銀行要求法院同時查封了該業(yè)主名下的其它分別位于羅湖區(qū)和南山區(qū)3處房產,據悉該3套房產也都是該業(yè)主去年買入的。
令人深思的是,一直以來被業(yè)內詰問的銀行房產貸款過于沖動的問題,在此刻生動上演。深圳該業(yè)主的代理律師表示,業(yè)主多套房子都得到銀行貸款,而且首付不足兩成,銀行方面也有過錯和責任。
或許人們并不關心這出斷供案如何結束,心里琢磨的是還有哪些地方、哪些人會斷供。
據媒體公開報道,北京爆出"林先生案",成都一律師事務所表示每月處理"斷供房"的案例就不下20件,并且還有逐月增多的趨勢。武漢多家銀行公開表示,目前未及時歸還貸款的客戶,主要是因為出差外地、炒股被套又不愿割肉、家庭經濟出現(xiàn)短暫困難等。上海銀監(jiān)局和銀行方面都紛紛表示沒有"斷供"現(xiàn)象,"房貸風險在可控范圍之內,整體不良率較低。"
其實,從商品房貸開始的第一天起,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斷供現(xiàn)象就客觀存在了。只是在今天房價敏感的大背景下,這個問題引發(fā)了人們新的關注。
時至今日,斷供已經不只是說說而已,若房價深幅下調,斷供成潮只是時間問題。國家發(fā)改委顧問國世平表示,斷供肯定存在,目前正處于初始階段,沒有想像那么嚴重。國世平認為大規(guī)模斷供或出現(xiàn)在明年。他因此建議,銀行對于任何一單按揭貸款都要采取慎之又慎的態(tài)度,個人暫時也不要買房,租房則繼續(xù)觀望。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y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分析說,目前,大多數炒房人還是賺錢的,深圳現(xiàn)在的房價相比2006年仍然翻番,2007年上半年入市的投資者從房價看也沒有虧損;出現(xiàn)虧損的恐怕是去年10月左右初次入市的投資者,這些人最容易出現(xiàn)斷供。
黎友煥認為,由于存在議價空間,炒作價格和最高峰值價格并不一定等于成交價格,因此,真正被套的人并沒有那么多。
其實,有多少人被套沒人能說清楚,就像當初說不清楚多少人在炒樓一樣。但在房價變化的敏感時刻,斷供,已是暗潮涌動。
斷供迷局
深圳某銀行內部人士透露,斷供肯定存在,只是并沒有統(tǒng)一的公開透明的數據給出,深圳斷供總量、壞賬總量有多少,現(xiàn)在還是個未知數。
亦真亦假的"斷供潮"紛紛擾擾,炒房客、銀行、開發(fā)商、深圳銀監(jiān)局輪番登場,甚至連國務院調研小組也出動了,大家各執(zhí)一詞,手上都有像模像樣的數據和道理,只是誰都說服不了誰。
斷供是"作秀"還是"假摔"?是臨時還不清銀行貸款,還是因整個市場房價大幅度下跌、家庭出現(xiàn)負資產而斷供?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深圳 "斷供門"的演變之路。
剛剛過去的幾年是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大牛市",各地房價都有不同程度上漲。2005年以前,深圳的住宅價格基本穩(wěn)定在均價每平米5000至6000元的狀態(tài)。恰恰就在這一年,深圳房價陡然升至均價每平米7000元;2006年8月,深圳市新房成交均價成功突破1萬元,達到每平方米10669元。再來看看2007年深圳的房價速度,上半年每月漲幅達到10%,10月份達到每平方米17350元的最高價。國家發(fā)改委、國家統(tǒng)計局的調查數據也顯示,2007年第二季度,中國內地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比2006年同期上漲6.3%,深圳以14.3%的漲幅居70個大中城市之首。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當然不是深圳居民不約而同一起去買房,而是蜂擁而來的炒房客在助推房價。據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撰寫的《深圳藍皮書:中國深圳發(fā)展報告(2007)》稱,深圳市領到產權證后,半年內就轉手的住房占住房總套數的30.31%,得到產權證后3年及3年以上轉手的住房,占住房總套數的28.11%。
這些數字表明了投資性購買的比例。據悉,深圳炒房客大致由3部分人構成,一是深圳本地人。本地人對深圳樓市的上漲速度感同身受,買樓肯定升值成為大部分深圳人的共識。二是長三角房地產熱炒后轉戰(zhàn)而來的江浙人。這些人有炒樓的經驗,并且資金雄厚,有人出手極其豪綽。三是香港的"過江龍"。
但是,隨著限外令頒布、宏觀調控加強、二手房政策收緊,深圳房價高速上漲的動力不再,炒房客們開始拋售房產。據悉,在今年連續(xù)5個月的下降之后,深圳的房價已經回歸到了去年年初的水平。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負責人王鋒表示,去年以來的房價調整,是對前兩年市場過熱發(fā)展的修正。
拋開其他因素,單純從投資行為看,斷供,就是房價下跌背景下投資房產的經濟選擇。但由于牽涉了太多的層面和因素,斷供,遂成為一個紛紛擾擾的話題,一時難以看清。
敏感的斷供
斷供如果真的從"星星之火"發(fā)展成"燎原之勢",首當其沖的受損者自然是銀行。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的導火索就是大量貸款人還不了房貸,結果銀行壞帳劇增,引起一場從美國到全球的金融危機,而且目前尚看不到如何收場。
不過,美國的次貸危機是全國范圍的普遍現(xiàn)象,而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斷供只是極個別城市出現(xiàn)的個別案例。目前房價下跌最為嚴重的珠三角,只有深圳和東莞出現(xiàn)了三分之一的跌幅,全國其他城市的房價下跌并不算嚴重,負資產的情況還極為罕見。此外,在自住型的購房者中,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因為房價下跌而受到大的影響,對于那些投資型的購房者來說,目前的下跌幅度也不足以使其完全拒絕還貸。
據深圳銀行業(yè)的人士表示,目前的斷供行為并不足以對金融系統(tǒng)帶來大的沖擊。但不可忽視的是,銀行也要反躬自省--銀行的違規(guī)放貸使得多數斷供者當初只付出了極低的首付比例,有的甚至是零首付,所以如今銀行也應該為自己的違規(guī)放貸承擔后果。
深圳市銀監(jiān)局辦公室嚴主任表示,銀行對首付不足的房貸業(yè)務發(fā)放貸款,這屬于銀行合規(guī)方面出了問題。這在銀行貸款業(yè)務中是最基本的業(yè)務,比銀行風險控制業(yè)務更具基礎性,"是影響更大的事情,一旦查處涉嫌銀行違規(guī)放貸,依據相關規(guī)定,銀監(jiān)局是肯定會有行動的。"
各地對斷供的紛紛表白與澄清,正是由于這一問題的高度敏感性。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撰文指出,房地產市場是個非常特殊的市場,其運行和銀行體系密切相關,其變化也會對宏觀經濟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即使房地產市場出了問題,擠泡沫也要非常講究藝術。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曾經歷過暴跌,出現(xiàn)了負資產現(xiàn)象,經過香港金融當局長達5年的調控,市場逐步回到正軌,并沒有向其他領域蔓延;而日本在房地產泡沫開始積聚時沒有采取措施,等到泡沫很大時卻采用比較劇烈的手段戳破,結果導致房地產市場乃至國民經濟長達近20年的低迷。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例子告訴我們,處理房地產市場問題,無論是促其發(fā)展還是擠壓泡沫,都應當小心謹慎,講究藝術。
斷供對個人意味什么
據悉,深圳首例斷供訴訟案的業(yè)主已擬定新的還貸方案,訴訟案有望私下解決。但是,房價下跌后,受傷的不僅是炒房客,自住客也驀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房產成了負資產。
"我沒炒房,可是房價降一半,等于我這10年的工白打了,買的房子真的沒辦法再繼續(xù)供下去了。"最近,此類抱怨在自住購房者中呈星火燎原之勢。房產律師在自己的博客上如此描述。
面對樓市的持續(xù)低迷,房價跳水,很多人千挑萬選的房子成了負資產。為了擺脫"越供越窮"的窘況,"斷供"成了不得已的選擇,由"房奴"成了"斷供族"。業(yè)內專家稱,很多人并不了解斷供的后果,單純地認為"大不了讓銀行收了房子",其實,斷供讓你失去的不僅僅是房子。
首先,銀行的房屋按揭貸款都是貸房價的7成或8成,借款人在辦理前都要支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大部分人的首付都是房價的3成。在房價高企的今天,3成的首付款并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選擇斷供就意味著這筆首付款的失去,節(jié)衣縮食還了好幾年的月供也將"打了水漂"。
最糟糕的是,斷供損失的不僅是借款人首付以及月供,還有個人信用,而且還有可能背上一筆債務。因為銀行對于借款人的貸款擁有無限追償的權力,如果銀行將借款人的房產拍賣后仍不足以抵償借款人的貸款余額,那么借款人必須償還不足的那部分貸款。而這種情形下,若銀行發(fā)現(xiàn)借款人還有其他存款或者資產,會向法院提出對這些財產進行凍結或者查封,用以償還剩余的欠款。
據調查,目前在拖欠銀行房貸的部分購房者中,除有客觀因素導致購房者無力還貸以外,由于主觀上缺乏認識而導致不按期還款的購房者也不在少數。
目前,許多購房者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認為國家有規(guī)定,當事人只有一套住房并僅用于自住的情況下,法院只可以查封,不能對其進行拍賣或其他出售行為。正因為這樣,許多購房者就寧愿將自己手中寬余的錢用于其他投資,而故意拖欠著銀行的貸款不還。其實,最高人民法院已從2005年12月21日起施行新規(guī)定,對于被執(zhí)行人所有的已經依法設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據抵押權人的申請,依法拍賣、變賣或者抵債。所以,對于抱有這種僥幸心理,故意拖欠或不歸還銀行房貸的購房者來說,應引起重視,不要讓自己這種僥幸的心理而使自家的房子走上拍賣臺。
- ■ 與【樓市低迷房貸斷供潮暗涌情況分析】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